《媽媽咪呀!還要走一次吊橋》20151025
第二次的Hiking & Bic走讀認識的主題是「不抱怨」和「感恩」。
我們選擇的場景是在離永安有一僤時車程的南安的八通關越嶺道的東邊瓦拉米的佳心段。來回約10公里,這個距離對現在我們的孩子有一定的難度 也是很適合的挑戰長度。
今天,我們有很棒的體驗和收穫。
第一段,我們相約在在7-11集合。孩子從開學到現在的閱讀,量有一些了,質也開始在調整當中。而且孩子也樂於沈浸在書本中,各自都累積了六個點數,我們的好鄰居7-11提供這一個閱讀計畫,真好。今天一早,讓孩子到7-11來兌換掉好鄰居閱讀計畫的勵學獎勵。
但,東西好多,我,不知道要選用什麼當早餐?
謝謝白榕一家和曙光的支援讓我們的行程得以實踐。一起開車載著孩子前往玉山國家公園的南安遊客中心。短暫休息之後,再往前5公里的登山口。
出發,最為重要,事關到此行的成敗。以往比較不會經營「如何開始」,經過一整年的團集會訓練,有了一些經驗,也還在學習和累積中。
讓全部的人,席地而坐的在停車場的空地上。圍成一圈。準備做一些引導與任務交付。
再認識你我他,這一次有新的伙伴和我們一起,十分歡迎他們的加入,有白榕、曙光、含羞草、小地瓜,和班上的幸運草、小蝴蝶。
提醒孩子LNT的守則之一,「環境維護」概念,也要落實在每一次的健行中。同時,也要試著和陌生人交談,建立勇氣、正義的概念,試著和遇到的登山客談談「垃圾如何處理」的問題,請他們也能尊重我們所在的環境。
這是第三段,先跳著講。孩子真得很有勇氣,可以面對路人進行宣導和攀談。不過,在禮貌上仍然有進步的空間。不是一碰到路人,就說:「叔叔、阿姨,可以幫我簽名嗎?」而是要先有禮貌的問好,再說明來意,再請他們配合、簽名。孩子在經過多次的提醒,有學會了一些。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多起的健行遊客,也感謝他們用善意的回應孩子的請求。
我們還碰到一小團來自義大利的的交換學生。他們不會英文,但中文很溜,正如Faith Hsu提到的,「義大利美女阿姨好耐心跟瓜弟講話『你要我簽中文還是我的 義大利名字』?(https://www.facebook.com/faith.hsu.7?pnref=story)
『嗯……都要簽』。
『好了』。
『你可以幫我再畫一個殭屍嗎?』」
登山安全是出發前至為重要的提醒,這關乎到我們能不能快樂地、真誠地、安全地投入到大地之母的懷抱中。孩子,有聽懂了。雖然,會因為一些小小的事物而小有渙散,但,總能再次的傾聽嚮導我的呼喚,走了回來「正軌」。
出發前,還賦於了這一群大大小小的團員一個任務--採集。依照著我給他們的項目,要自我設定自己的採集數量。有顏色、聲音、味道、感受(觸感)、昆蟲。請相信我們,我只用「採集」的概念,來讓孩子知道在了林間開放感官是多麼有意思的事,感受大自然的美,不會有攀折的舉動、和欺侮的動作。
在步道行進中的採集,採集一些好東西。整理孩子的成果:
顏色:紅色、黃色、白色、綠色、咖啡色、紫色、灰色、橘色、淡綠色、橙色、藍色。
聲音:溪水聲、蟋蟀聲、蟬聲、鳥鳴聲、翅膀拍動聲。
味道:清新味、花味、油桐花味、草味、很重的味道(?)、很淡的香味(?)、甜甜的味道。
手摸感受:溼溼的、冰冰的、粗糙的、刺刺的、石頭感受、凹凸的樹。
昆蟲:蜜蜂、蛾、螞蟻、蝴蝶、蟋蟀、台灣獼猴(昆蟲?)、鳥(昆蟲?)、毛毛蟲。
路途中,孩子,因為是孩子,收到了百次以上的正向回應。「孩子你好棒!」、「你們好幸福!」、「加油哦!」、「你們比我們厲害!」、「小朋友,不簡單喔!」、「你們最厲害了」…。這樣的讚美聲不一而足。和孩子討論過後,他們也學習著開始回應他人的讚美、詢問、問安,進而主動找人打招呼。我想這樣的生活教育,畢竟在一般的城市生活中不易體驗得到,只有在山林之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因為羊腸小徑,而熱了起來,得以實踐。相互的問候與鼓勵,總是我在登山時的另一種「人之美」的享受。
最後一段,我們依然在登山口的停車場,分享我們的感知和獲得。沒有車,真好。圍圈,分享著「第一次」和「最想感謝的人」。
第一次:第一次跟這麼多人一起爬山;第一次有這麼痛苦和快樂的腳;第一次走這麼長的山路;第一次爬山;第一次全程走完佳心段,完賽;第一次看到這麼乾淨的瓦拉米步道…
感謝:感謝某個人帶訝門來爬山;感謝某個人陪我走路;感謝某個人生病沒法辦法來卻鼓勵我來;感謝大地之母給我們這麼好的天氣,都沒有下雨;感謝某個小小小孩,讓我可以一步一步的完成挑戰…
最後的任務是加總自己的採集數量,然後給個大擁抱,要擁抱自己採集的總數量喔!有點大亂抱的場面。我們的孩子在肢體的接觸上還是少了些,不過,總也是一個開始,起先是背面的擁抱,然後可以放開胸懷。
回程的路上,孩子有點hi過頭的體力不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then,讓他們開始睡覺覺。一路平安、靜靜的回到了家。
插播一些白榕拍的照片: